2020楼市变奏曲:告别狂飙突进 拥抱精耕细作

搜狐焦点德宏站 2021-01-01 11:20:37
用手机看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
 这一年,楼市更具韧性了。工地停工、售楼处歇业、中介门店接连关闭……经历了疫情冲击波之后,在流动性充裕等因素作用下,楼市快速复苏企稳,行业全年销售规模再创历史新高。     这一年,楼市更显多元了。当数字化的洪流涌向这个传统行业,近九成房企选择“拥抱”直播卖房新潮流。而旧改又让“白银时代”的房企觅得

 这一年,楼市更具韧性了。工地停工、售楼处歇业、中介门店接连关闭……经历了疫情冲击波之后,在流动性充裕等因素作用下,楼市快速复苏企稳,行业全年销售规模再创历史新高。

    这一年,楼市更显多元了。当数字化的洪流涌向这个传统行业,近九成房企选择“拥抱”直播卖房新潮流。而旧改又让“白银时代”的房企觅得新的增长点。

    这一年,楼市更趋稳健了。8月份,监管“喊话”收紧地产开发商融资,“三道红线”横空出世,让所有房企再次站到同一起跑线。大房企们,一边快速调整投资拿地的步调,一边争相拆分物业赴港上市融资,试图快速适应新的发展格局。

    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2020年的楼市,您脑海里会跳出什么词?记者随机问了几个房地产企业家,有的说“蓄势”,有的说“分化”,还有的说“闷骚”。诚然,跟2016年高歌猛进的楼市相比,今年的楼市走得抑扬顿挫,稍逊风骚。但拂去往昔的狂飙突进,今年的楼市更显韧性与稳健。“今年的楼市更像A股市场了,热点城市楼盘大受追捧,非热点城市的边缘产品少人问津。”一位资深房地产人士如此感慨。

    2020年的楼市绕不开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,也分沾了全球流动性充沛的滋润。在经济复苏的中国答卷中,以“稳地价、稳房价、稳预期”为纲领,中国楼市走出了一条“V”形反转的醒目轨迹。穿行于全球经济波澜起伏之中,中国房地产行业亦悄然发生改变。

    2021年房地产行业如何走?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住房问题首次单独列出,明确指出“住房问题关系民生福祉”,房地产不再只是稳增长的工具,更应该是惠民生的抓手。显然,楼市新一年度的“航线”已被清晰勾勒。

    “要么不中意,要么摇号没中签。以前是我挑房子,现在是房子挑我。”今年上半年,眼瞅着疫情过后上海楼市逐渐升温,魔都白领小贾开始筹谋着把手中的“老破小”,置换成面积更大的改善型住宅。但兜兜转转几个月过去了,参与了十几个新盘摇号的小贾仍颗粒无收。他直言:“现在极度焦虑啊!”

    今年以来,类似小贾这样有改善型需求的购房者不在少数。据上海中原地产统计,截至12月10日,上海均价超过10万元的一手房成交总数达5342套,同比增长85.7%。今年90平方米至140平方米的中大户型成交42168套,同比增长20.08%。

    让“小贾们”趋之若鹜的缘由是,一二手房价格倒挂所产生的赚钱效应。“拿这两天刚开盘的浦东前滩板块尚峰名邸来说,这个新盘的均价为11.2万元,远低于其所在板块每平方米近15万元的二手房价格。”小贾称,“即便总价超过预算,一旦中签,想尽办法也要买。”

    某大型房企高管证明了小贾的说法。“现在非常好卖,没房源。房子只要推出来就能卖出去,因为与二手房价格倒挂,等于是向二级市场让利。”该高管向记者表示,长三角地区依然是公司销售较好的区域。截至11月30日,公司浙江区域销售金额同比增幅为25%至30%。

    同样热闹的场景也发生在多个长三角城市。如杭州今年共计出现6个“万人摇”新盘,其中西溪公馆的959套房源吸引了超过6万人报名摇号,总共冻结资金至少240亿元。几乎同时,南京也出现2020年排名前列“万人摇”楼盘江畔都会,一共156套房源,吸引普通报名10898组,中签率1.4%。江畔都会销售均价为31307元/平方米,与周边二手房价倒挂万元以上。

    目光南移,“打新热”一词亦贯穿着深圳整个下半年的楼市。自11月以来,便有华润城润玺、天健天骄、嘉富宝禧花园、联投东方3期、万科臻山海、深业鹤塘岭开盘售罄。短短1个多月,深圳创造的“日光盘”数量就已经远超2019年全年。其中,与周边二手房形成每平方米5万元价差的华润城润玺一期,仅1171套房源,却吸引来1.5万名买房者。

    除了高价差所带来的购房吸引力之外,购房需求在银行房贷政策引导下逐步释放。社科院近日发布的《中国住房发展报告(2020-2021)》指出,个人按揭贷款与定金及预收款同比恢复幅度出现差异,1月至11月个人按揭贷款同比增速为10.6%,定金及预收款同比增速为5.3%,反映出杠杆购房比例有所扩大。

    为抑制楼市过热的现象,杭州、沈阳、西安、宁波等多城相继出招升级调控,涉及限购、限贷、限价、限售和增加房地产交易税费等内容。深圳更是出台了史上最严楼市调控政策——“7·15楼市新政”,深圳户籍家庭和个人首次提高购房门槛。

    激昂的市场情绪并非市场全貌。据记者观察,虽然“千人排队”“万人摇号”“开盘日光”的新盘热销现象确实存在,但主要集中于核心地段的价格倒挂项目。“上海、杭州如果有货应该不愁卖,但长三角地区也不是所有城市都卖得好。”上述房企高管表示。

    一组直观的数据展示出今年楼市的整体行情。据国家统计局统计,2020年1月至11月,全国商品房销售额达148969亿元,同比增长7.2%,增速提高1.4个百分点。自8月份增速转正以来,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已连续4个月实现正增长,且增幅不断扩大。

    “今年我们拿地比较谨慎,通过招拍挂拿地不多,主要还是通过合作来获取项目。”一家大型房企高管表示,受疫情影响,上海今年是土地供应的大年,而且的确供应了不少优质地块。“今年上海土地市场土拍溢价率超过30%的地块很少,政府也不希望一轮一轮把地价抬升上去,因此对参拍企业还是有多方面要求的,地块也分布在不同区域里。”

    某中型规模房企投拓部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,其所在公司今年新增了200多家项目子公司,其中近一半在长三角区域,二三线城市占比达74%。“截至11月,我们整个公司在长三角拿地占比五成。”

    房企积极“囤粮”拿地的另一隅则是,以城市更新、旧改项目为切口,“绕道”寻求“补仓”热门城市的机会。据克而瑞数据显示,今年一季度排名前50的房企中近七成参与了城市更新业务,而深圳、广州、上海又是房企布局城市更新、旧改项目的“重镇”。

    如“恒万碧”三巨头均把旧改作为增加货值的重要“补给源”。恒大集团总裁夏海钧在2020年中期业绩会上就提到,“随着房地产增量市场迎来天花板,房企需要挖掘存量市场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,其中城市更新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必争之地。”

    碧桂园常务副总裁程光煜曾表示,旧改是碧桂园一个重要的土地投资手段,尤其在一、二线城市。而上海万科2020年在上海摘得多幅地块,均为“城中村”地块改造项目。

    横空出世的房企融资“三道红线”则犹如一道“分水岭”,将后疫情时代下的土地市场一分为二。今年4月至8月,房企迎来拿地“窗口期”,前50强房企的单月投资额均在3000亿元以上。但9月份之后,房企的单月投资额直线下降至2000亿元至3000亿元水平。

    “‘三道红线’无疑会大幅遏制部分高负债房企的现金流,但同时也为财务指标健康的房企带来更多发展机会。”在克而瑞分析师董浩看来,房企要降负债,就不能用更多钱来拿地,同规模的企业,慢慢会拉开差距。

    一名房产行业人士告诉记者,在“三道红线”的影响下,力求“降负债”的房企还将加码城市更新、旧改项目。“旧改项目体量大,情况更复杂,从拿地到销售开发周期较长,这中间就涉及资金占用,房企无法走传统高周转的模式。但相较招拍挂拿地,在政府让利、政策倾斜的情况下,旧改项目成本更低,有的甚至能低出30%的成本,无疑为房企实现降低有息负债打开了新思路。”

    2020年中国楼市较具爆发力的镜头,发生在一度被视为房企“附庸”的物业市场。

    今年2月,正商地产分拆兴业物联上市,由此拉开了2020年房企分拆物业上市潮流的序幕。随着近期恒大物业、融创服务等“巨无霸”鱼贯赴港上市,2020年物业企业上市数量达到16家,创下近6年新高。

    2月以来,新冠肺炎疫情让“不受人待见”的物业行业重新被认识,物业股走势一路向好。据记者统计,截至2020年12月28日,今年以来,30家港股上市物管企业平均股价涨幅为18.85%,同期恒生指数涨幅为-6.65%。

    尽管近期多只物业股上市首日“破发”,但依然无法阻挡房企把这一优质资产“送上”资本市场舞台。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显示,截至目前,已经启动分拆物业上市工作的房企还有10余家,正在研究筹划上市的物业企业有80家左右。

    从递表到挂牌,物业较快上市纪录也一次次被刷新:从今年7月弘阳服务的106天,缩短到融创服务的105天,再到恒大物业的64天。“许多房企都是趁着眼下物业资产估值较高,抓紧分拆物业上市。”一位国有房企财务部门人士向记者表示,其所在公司为了把商管和物管资产“卖出好价钱”,将物业公司原定于明年上市的计划提前到了年内。

    该人士坦言:“在‘大行业、小公司’的背景之下,大部分上市物业企业业绩高速增长,是典型的成长型板块。正因如此,相较于母公司所属的房产行业,物业板块获得了更高的PE估值。”

    多位业内人士表示,如果说“三道红线”政策出台前,物业企业上市仅仅是为了借力资本“做蛋糕”;那么“三道红线”监管措施浮出水面后,分拆物业上市就成了房企去杠杆、增添融资渠道的优选方式,这也是为何今年物业管理公司扎堆上市的主要原因。

    被高杠杆“压身”的融创中国即是佐证。5年前,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曾表示,不会谋求物业管理公司分拆上市。到了今年5月,融创中国就转而筹划分拆上市了。

    据记者统计,从融资金额上看,16家新上市物业企业累计排名前列募资额达到588.38亿元,远远超过2018年、2019年的59.3亿元、114.8亿元。从单笔IPO的融资来看,2020年上市的16家物业企业平均融资金额达到20.52亿元。

    “‘三道红线’让所有开发商再次站到同一起跑线,以前所有红利都归零。”今年10月,万科董事长郁亮罕见地公开发表了对于较新政策的认识,而寥寥几语,却道出房企新一年度的发展“轮廓”。他认为:“新要求改变了行业的游戏规则,金融红利时代已经画上句号,行业进入管理红利阶段。”

    具体来看,“三道红线”指出:房企的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%;房企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%;房企的“现金短债比”不得小于1倍。同时根据规则,又将房企分成红橙黄绿四档,每档企业分别对应不同的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上限。

    “从2016年底开始,房地产行业融资持续收紧,以往是监管各个渠道的融资规模,但现在是‘因企施策’,监管到每个房企的有息负债规模增速。”根据兴证地产阎常铭测算,销售排名前百强的70家上市房企中,绿档房企占比11%、黄档35%、橙档30%、红档24%,多数房企存在降杠杆压力。

    阎常铭表示,“三道红线”进一步推动房企目标从“量”到“质”转变。过去几年,房企以规模增长为主要目标,通过加大拿地、增加合作和操盘追求销售规模高增长,提升销售排名,而“三道红线”将倒逼房企更加注重发展质量。

    “房企明年在优化有息负债融资的同时,还需炼好股权融资的内功。”一名央企背景的房企高管认为,长期来看,从债权融资转变为股权融资,是监管引导房企发展的方向。

    “房地产行业本来就应该精益求精,‘三道红线’要求房企回归到产品和服务上来,行业将很难再现靠‘杠杆驱动’的‘黑马’。”董浩分析称,2020年受疫情及融资监管预期等影响,房地产企业扩张速度整体趋缓,预计融资监管新常态将进一步强化行业分化格局,主流房企未来3年销售复合增速或达10.5%。

    为了适应新的“游戏规则”,以降杠杆、减负债为方向,房企的精细化管理方案已在途中。如万科内部就从财务纪律提高到财金纪律。郁亮解释称,财务纪律强调不能做假账、成本分摊,而财金纪律还包括考虑到投资纪律。因为“三道红线”会进行穿透检查,表内表外穿透性全覆盖,所以之前的财务技巧没有任何用处了,企业必须实打实进行调整。

    部分房企则通过调整投资销售节奏快速实现“变色”。根据今年三季报披露情况来看,招商蛇口、金地集团由黄色档改善为绿色档;荣盛发展由橙色档改善为黄色档;蓝光发展由红色档改善为橙色档。

    岁月不居,时节如流。在极不平凡的2020年,房企强者恒强、弱者愈弱,“悬顶”的融资新规则进一步要求房企“强筋健骨”。进入到新的年岁,房企还将在不断变化的场景中接受考验。但历史发展的逻辑却清晰可见:适应变化者生存、变革创新者长青、持续奋斗者长盛。

来源:证券日报
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